
广东路与乐园道交口东北侧新建占地面积6600平方米的停车场
清晨的地铁站人头攒动却秩序井然,小区周边不再上演“抢车位大战”,家门口的公交线路成为上班上学就医的出行选择。这些发生在市民身边的出行变化,正是民心工程深耕交通出行带来的实惠变化。2025年,为破解出行难题,一系列交通惠民举措相继落地,从轨道交通网络的织密延伸,到停车位供给的持续扩容,再到公交线路的优化升级,全方位、多维度的交通改善,正让便捷出行的幸福感渗透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。
两条民生大动脉先后开通
今年,天津轨道交通网络再添两条民生大动脉——天津地铁4号线北段(小街站至西站站)与天津地铁7号线南段(赛达路站至鼓楼站)先后开通运营,使全市地铁通车里程突破360公里。这两条贯穿南北、连接东西的骨干线路,不仅改写了市民的出行账本,更以“民心工程”的温度激活了城市发展动能。
从“堵在路上”到“准点抵达”
“以前开车上班,晚高峰堵在京津路得一个半小时,现在坐地铁4号线,从北辰小街站到西站换乘,全程40分钟直达单位,每月油费能省400多元呢。”家住北辰区的企业职员张先生难掩兴奋。作为北方首条全线采用永磁同步牵引系统的地铁线路,其节能技术让乘车体验更安静舒适。
在地铁7号线南段芦北路站,家住六里台文化村的郗先生介绍:“以前坐公交跨区上班要1小时15分钟,现在22分钟直达,这就是地铁成网的魔力。”地铁7号线南段串联西青开发区、高校区、商圈等核心区域,使南北向通勤效率大幅提升,有效缓解了卫津路、南门外大街的交通压力。
“地铁7号线开通以后,宏源道站离我们工厂也就几百米,工厂里至少100多人得到切实的便利,也解决了限号、平时上下班堵车带来的不便,减少了出行成本。”天津朗誉机器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孔亮表示。
民生需求“少跑路”
“孩子以前上学要倒三趟车,冬天在寒风里等公交太遭罪,现在地铁7号线直达学校,能多睡20分钟!”在地铁7号线梅江会展中心南站,韩女士带着孩子展示新线路的出行规划。地铁7号线南段途经多所学校与医院,从赛达路站到天津大学六里台站仅需20分钟,让学生族、家长族彻底告别换乘烦恼。
常年往返医院做治疗的吴女士,更是感受到“智慧地铁”的便民温度,“以前开车找车位就得20分钟,现在从福安大街站上车,换乘地铁5号线全程40分钟,地铁上还能安心休息,比开车省精力。”地铁7号线采用的A型列车空间宽敞,载客量较B型车提升25%,即便高峰时段也能保障舒适乘车体验。
家住鼓楼附近的退休教师孙先生,如今成了“跨区消费达人”,“以前去西青区逛展会得倒两趟公交,现在地铁7号线南段直达梅江会展中心南站,看完展会还能坐地铁4号线北段去北辰买特产,一天能逛遍天津南北,地铁让城市变小了,生活半径变大了。”

天津地铁7号线南段
双线推动形成轨道出行圈
今年本市两条地铁新线路的开通,不仅是民心工程的落地,更是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。地铁4号线北段缓解了京津公路的交通压力,而地铁7号线南段则完善了中心城区南北向通道,双线共同推动形成“15公里半径45分钟轨道出行圈”。
从清晨首班车的欢笑声,到深夜站台的告别声,地铁4号线北段和7号线南段这两条地铁线路正以民生为笔,书写着天津城市发展的新篇章。随着轨道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,更多市民将享受到“出门见地铁、抬脚达全城”的便利,这座城市也将在轨道赋能下焕发更强劲的活力。
一个停车场解决多个难题
今年,各区梳理停车设施建设项目,将成熟项目纳入2025年民心工程建设任务,共涉及和平区、河西区、南开区、红桥区、河北区、西青区、北辰区、津南区、宁河区、静海区、宝坻区、蓟州区12个区。截至6月底,各区建设完成排定22处停车场,增加泊位5120个,圆满完成民心工程增建停车泊位任务。新增建的停车场有效满足了居住区、医院、学校、旅游景点、车站等区域停车需求,方便了市民生活。
在河西区乐园道上,新建成的停车场入口就在彩悦城的对面,地铁6号线乐园道站B出入口也囊括在内。这个占地面积6600平方米的停车场,设有199个停车泊位,同时还有液冷超充充电桩和快充充电桩。昨日下午,来自河北省的赵先生一边等待购物的家人,一边给车辆充电。他告诉记者,不到一个小时就能充满,不耽误晚上回家。相比赵先生这种来此购物临时充电停车的车主,与停车场比邻的居民,则是这个停车场最大的受益者。停车场与祥和里小区之间的围墙上打通了一处人行通道,这个小区的居民从这处通道能快速到达地铁站。“虽然地铁站与小区的直线距离很近,但被围墙挡住了,过去得走十来分钟才能到地铁站,现在有了这处通道,节省了脚力,两三分钟就能走到,去对面的商场和文化中心太方便了。”住在祥和里小区的一名居民说,自从今年4月底停车场建成投入使用,居民感受到了极大便利。
除了方便居民出入外,停车场还缓解了居民的停车难题。住在祥和里40门的张先生告诉记者,小区里的停车位很紧张,过去为了停车,居民各出奇招,每天晚上都要抢车位。节假日最害怕亲戚朋友来做客,周边根本就没有停车位,每次都要告诉大家乘坐公共交通。“现在有了这个停车场,晚上下班后也不担心车位问题了。行人通道开得太人性化,把车停在停车场,几乎是一个转身就能到家。”
新增调整公交线路 条条便民
今年本市计划新增优化公交线路50条,开通通学公交10条,更新400部新能源公交车,优化公交专用道路口20处。截至11月底,本市公交集团已经新开线路10条,调整线路28条,在新增优化的公交线路中,有的线路填补了天拖居住区公交线网的空白,有的解决了蓟州区西店子花卉市场、吉美高级中学、刘园地区北部片区的出行问题,有的丰富了解放南路新建居住区、宁河主城区、东疆港地区、宝坻区城区的公交线路,有的强化了金钟新市镇、胸科医院环湖医院与地铁的接驳,这些线路的变化,目标只有一个——便民。
11月18日早晨,697路公交车开启了线路优化调整后的首次运营。线路贯通了河东区和河西区的多个居民区,而且还经过了城市快速路,成为居民出行的重要线路。“线路优化前缺点很明显,比如在车辆进入体院北地区后,重叠的线路多,受道路通行压力大等因素影响,车辆行驶缓慢,无形中影响了发车间距。”天津公交第四客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,“在我们实际调查中,发现在体院北那段完全可以有其他线路代替,运行中虽然经过东南快速路,但是富民路周边几个小区居民的出行还是不够便利。”对697路进行优化调整的条件满足了,相关人员开始制定新的运行方案,并对周边居民区进行了出行调研。
18日上午,当一辆697路公交车驶上了富民路后,正在滨河小区公交站等车的居民陈大娘,一边对照手机App上的运行图,一边在临上车前再次跟驾驶员确认:“师傅,这辆车去佟楼站吧?”得到驾驶员的确定回答后,陈大娘才登上了车。从她的口中得知,过去要去佟楼站,乘坐867路就要在光华桥等站倒乘一下,或者是乘坐908路,在儿童医院站下车再步行一段,现在有了697路就方便了很多,一车直达。(记者 徐燕 见习记者 李文博 摄影 记者 张磊 胡凌云)









